1. 中国制造业变化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26.59万亿元,占全世界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如生产了全球1/3的汽车,57%的初钢和水泥,59%的电解铝,62%的甲醇,80%的家电,以及90%的手机、电脑、彩电等。
2020年,我国制造业投资总体稳步恢复,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转为增长0.6%。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22.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创历史同期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在进一步加快,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3%、34.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8.9%、17.0%,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在增强。随着近期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出台,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新中国队对原外资企业、国民政府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的方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工业景观。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处于备战考虑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业基地的"三线建设"运动,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大发展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3. 回顾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电气时代,三轮汽车、四轮汽车、电灯、自动电报记录机、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相继出现。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1870年至1900年,作为新能源的石油,产量从80万吨大幅增长至2000万吨。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
4. 中国制造业的转变
关于产业里面,我国主要分为三大 产业模块,第一大产业便是农业农业里面包含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第二大产业既是工业工业里面又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属于工业里面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是指比较广泛的,主要是旅游,餐饮这一类拓展资料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利用某种资源,物流,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横流的大型工具,工业产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
5.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914至1918年欧洲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从美国进口战略物质,促进了美国制造业发展。
2、1918年一战后欧洲国家恢复战后经济,美国向欧洲输出商品,促进了美国制造业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欧洲经济破坏很大,率先取得经济复苏的美国向欧洲输出商品,促进了美国制造业发展。
6.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曲线图
贸易的利润更高。根据台湾施振荣先生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即研发和营销(贸易),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其附加值最低。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业,就会造成产业空心化。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