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雅典手表双擒纵机构新型手表(手表的擒纵机构)

表之家 2022-11-19 19:36 编辑:admin 96阅读

1. 手表的擒纵机构

擒纵轮俗称骑马轮。擒纵机构的主要组成零件。工作时,擒纵轮通过卡瓦给振动系统补充能量,同时被卡瓦周期性的挡住和放开。每个振动周期中只能转过一个齿,以实现等时的间歇传动。擒纵轮是擒纵机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擒纵机构由擒纵轮、擒纵叉及游丝摆轮组成,擒纵机构的典型应用为手表,它实现了动力的缓慢释放。

2. 手表的擒纵机构原理

游丝实际就是盘形的弹簧,游丝收缩张开弹一下,与它相连的擒纵叉摆动一下带动秒针齿轮旋转,再经齿轮传动到 分轮时轮计时。

3. 手表的擒纵机构动态

是靠摆轮带动的摆轮游丝组件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不断带动擒纵轮,将动力均匀的输出到每一个齿轮上,以保证腕表稳定运行

4. 手表的擒纵机构工作原理

这些是机械表, 机械表 机械式振动系统的计时仪器,如摆钟、摆轮钟等。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个周期恒定的,持续振动的振动系统;把振动时的振动周期乘以振动次数,就等于所经过的时间,时间=振动周期×振动次数。一般由能源、轮系、擒纵机构、振动系统、指针机构和附加机构等几部分组成。动力--发条或重锤,提供机械钟工作时的能源,通过齿轮系的增速使一次上条可连续运行多日

5. 手表的擒纵机构是什么

机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组合。

机器、仪器等内部为传递、转换运动或实现某种特定的运动而由若干零件组成的机械装置。如机械手表中有原动机构、擒纵机构、调速机构等;车床、刨床等有走刀机构。

以上来源于:《现代汉语大词典》

6. 手表的擒纵机构有哪些

一般机械表上油,都是使用专业的钟表润滑油。常见有两种,一种是瑞士的,另外一种国产的。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国产的润滑油。其有三个型号,分类依据是在40℃下的粘稠度。而这三种型号的润滑油也是分别对于不同的机械表机芯的零部件。例如擒纵机构及较低温度条件下的特殊计时仪器4125-1的润滑油;轴承用4125-2的润滑;手表发条系及大型座钟、挂钟发条用4125-3的润滑油。

由于国产润滑油是基于合成油,再往里面添加抗氧化剂、抗腐蚀剂和抗流散剂等等,因此其拥有于良好的抗氧化性,承受高低温变性能,使用期限长。同时还有优良的润滑性和抗流散性能,适合在不同的机械手表、钟表的宝石轴承上使用,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与防护作用。

而瑞士品牌的手表润滑油有9010、9014、9015、9020、9024、9025、9026、9027、9030、9034、9040、941、9415、8000、8030、8200、D5。其中擒纵机构专用油有9415、941。而用于机芯塑料零件9015、9024、9027、9034(低温油),适用于发条的8200,机芯其他杂件D5。

除了型号需要对应机芯的机构零部件使用,同时还需要注意用量。因为机芯内部有些机构不需要润滑,但是如果润滑油过多而溢出便会导致其零部件会受污染。常见的机芯零部件润滑油用量为擒纵轮 、秒轮需要润滑油的量为 0.4~0.5 (直径/毫米);中心轮、 过轮需要润滑油的量为 0.6(直径/毫米);

擒纵叉需要润滑油的总量为0.6 (直径/毫米);摆防震器需要润滑油的量为0.6~0.9(直径/毫米);条盒轮需要润滑油的总量为0.6~0.8 (直径/毫米);分轮和每个杂件需要润滑油的量为0.4(直径/毫米)。

上油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发条上油切记不可过量,否则油会溢出。齿轮系统点油的重点则为各轮轴、宝石与宝石孔。还有就是擒纵系统的圆盘钉和擒纵叉上,下轴尖绝对不能点油。游丝必须保持非常干净的状态,如不幸沾上油就必须再洗一次。

7. 手表的擒纵机构谁发明的

用两台最古老的机械钟来说说机械钟的传动装置。

在欧洲的钟表博物馆,你可以欣赏到这一时期最古老的时钟,常见的就有:墙钟(Wall clock)和台钟(Table clock)这两大类。其中墙钟的动力源就是用一根粗线挂在钟的动力齿轮上,绳子的一端挂上一个大铊锤,而另一端是一个小的铁球,又称平衡铁球。上劲时用手力把平衡铁球往下拉到靠近地面,大铊锤就自然上升到钟体的底部,然后把手放开,大铊锤就会因为地球引力而落下,产生了拉力,这个拉力继而带动了时钟机芯的齿轮与齿轮相互运转。

台钟则是采用簧片卷曲后向外释放的张力,再通过由链条式或发条盒式的转动齿轮来传输动力,无需缓冲距离,大大节省空间。这种人力的上发条的动力,通常有两种传输动力的形式:一种是芝麻链塔轮传输,另一种是自转式发条盒通过边缘的齿轮传输:。

自从上发条动力被发明之日起,这一动力就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动力源可以将其淘汰,即使是空气钟里的永恒动力也无法替代。正是因为有了发条动力,表类才可能在1510年左右出现,可以说没有发条动力,就不可能有表的发明。这种发条动力,加速了钟表发展的进化过程,它与铊锤动力一起并驾齐驱,成为机械钟表动力最根本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8. 手表的擒纵机构作用

手表有粗马和细马(也有叫幼马的)之分。所谓的“马”,主要是指手表机芯里的两个零件,擒纵轮和擒纵叉,它们都是手表里的关键部件。粗马手表基本上都算是抵挡手表,在老旧手表里常见。早年对手表里零件的称谓,各地区都不同,一般北方都叫擒纵轮为“卡子轮”,擒纵叉为“卡子”。而南方则叫擒纵轮为“骑马轮”(也有叫伺行轮的),叫擒纵叉为“骑马”,关于手表里“马”的叫法就是由此而来。

  钟表里的擒纵机构,在钟表发展历史中,是演变种类最多的。因此,可以依据它的形式来断代,也可以给它归类定性。无论是粗马手表还是细马手表,他们都属于锚式擒纵机构,还算是比较近代的,工作比较可靠,被大量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目前在钟表(手表)上也是普遍应用。区别是,粗马手表是销钉式的,它的擒纵叉上面左右各有一个圆柱形钢丝钉;叉瓦式的则是有两个用人造刚玉做成的卡瓦,目前,绝大多数的机械手表都是叉瓦式擒纵机构的。“粗马”销钉式擒纵机构,结构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精度差,通常只用于闹钟、秒表、定时器类产品。粗马和细马手表,除了擒纵叉结构和形状不一样外,擒纵轮的齿形也不一样。像闹钟里的粗马结构,甚至还取消了擒纵叉的限位钉,它的保险作用是依靠擒纵轮的齿型和叉头特殊的形状来保证。

  粗马手表的最大问题是擒纵叉上的钢丝钉很容易被磨损形成沟槽,从而影响走时精度。在修理闹钟的时候,经常能发现这种现象,修理的手法是更换或给它旋转个角度。

  粗马手表的机芯夹板往往也是平板状的,表面也没有装饰,零件表面不抛光,螺丝粗大,夹板钻眼数目也比较少,通常在10钻以下。很多手表都不防震,在上世纪50年代,粗马手表比较常见。 粗马实际就是擒纵叉, 我们习惯叫骑马, 擒纵轮叫骑马轮, 粗马比一般手表的骑马显得大些, 有的甚至上面没有安" 钻石", 这种表价值较低, 在上世纪7-80年代较多, 也就3 - 40元一只. 可相而之细马手表你也就知道了

9. 手表的擒纵机构原理动画

机械手表是通过擒纵机构控制游丝摆动带动秒针齿轮走秒,游丝实际就是盘形的弹簧,游丝收缩张开弹一下,与它相连的擒纵叉摆动一下带动秒针齿轮旋转,再经齿轮传动到秒针齿轮, 分针轮和时针轮计时。

另外还有陀飞轮计秒 ,普通飞轮只是自转,陀飞轮即自转又公转,原理都差不多,只是陀飞轮摆动频率比普通飞轮要快的多,精确度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