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上海手表历史
任何品牌手表都有全自动和上发条的,上海牌手表也不例外,关键看你买哪一款,当然随着手表档次不一样,这手表的价格也不一样。上海牌手表在以前生产的一直以质量优,价格优为前提,那些上发条的老上海牌手表从开始生产至今一直深受大家的青睐。上海牌手表至今都是中老年人的最爱,随着手表技术发展,上海牌手表有以前的老产品已经发展成了全自动上发条的,许多款项已经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陀飞轮,大摆盘等高技术都已掌握在手。
2. 老上海手表最早的是哪一年?
1975年,开始全国改产统一机芯,上海手表厂不生产17钻,改产19钻,故代表品又改为19钻全钢防震男表。
3. 1958年老上海手表
上海牌全自动机械表,1958年7月上市。1955年开始试制,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1958年年4月23日,我国第一家手表厂也同时正式建成,命名为地方国营上海手表厂。投产当年(1958年),上海手表厂共生产A581型上海牌手表13600只。條萊垍頭
4. 上海手表厂历史
春蕾是当时上海手表厂的外贸出口品牌,是给外国人做的,展现新中国工业技术形象,东西当然更为用心。
有部分春蕾表甚至用的是进口机芯。现在的新的春蕾表是上海新港表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当年上海手表厂改制时分出来的。但仍然是在上海手表厂原厂方生产,有的款式仍然即有上海牌款和春蕾牌款。现在的春蕾牌的看家本领是飞返,有几款飞返的机芯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5. 上海手表的历史
提到上海表,我们首先要记住它是周总理的最爱。
1955年7月上海市组织29家钟厂和钟表店,开始试制手表。1955年9月26日的国庆前夕研制出第一批18只“东方红”和“和平”牌手表;18只试制品的零部件就地取材,如轮片由口琴簧片,轴由洋伞骨改制。试制品部件除了“游丝”宝石外,全部由本地人手制造,并正式结束中国不能生产细马手表的历史。中国生产的第一代细马,17钻,长三针,机芯外径25.6mm,摆轮上装有14个螺钉。质量接近瑞士SELCA手表水平。
上海牌手表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所以A581机芯是上海手表里最值得收藏的。
非常耐用,走时精准持久稳定,不过市价也不低。
还有一款机芯是Z2,说是仿造著名的ETA2824。不过上海Z2机芯已经得到验证。...
提到上海表,我们首先要记住它是周总理的最爱。
1955年7月上海市组织29家钟厂和钟表店,开始试制手表。1955年9月26日的国庆前夕研制出第一批18只“东方红”和“和平”牌手表;18只试制品的零部件就地取材,如轮片由口琴簧片,轴由洋伞骨改制。试制品部件除了“游丝”宝石外,全部由本地人手制造,并正式结束中国不能生产细马手表的历史。中国生产的第一代细马,17钻,长三针,机芯外径25.6mm,摆轮上装有14个螺钉。质量接近瑞士SELCA手表水平。
上海牌手表
1958年3月,A581型机械手表正式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所以A581机芯是上海手表里最值得收藏的。
非常耐用,走时精准持久稳定,不过市价也不低。
还有一款机芯是Z2,说是仿造著名的ETA2824。不过上海Z2机芯已经得到验证。且持续稳定也是25钻。值得收藏
6. 老上海手表
老上海手表7120_价格50.0000元 老上海手表7120 统一编号:se8344766 店内编号:L05
7. 最老的上海手表
1970年代的上海表,是最早一批质量稳定,而且做工不错的国产高品质手表。不过,限于那个时候的技术水平与经济水平,这些表在技术与做工上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明显,材料也比较简单粗糙,应该说没有特别多的收藏价值。这些年来,虽然市面上已经没有了老上海表了,但它在社会上流传的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局限于时代,它们的材质都不算好,一旦使用过磨损相当严重,收藏价值大跌。当然,这些年来国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甚至收藏,地铁口30~50元一只的销售甩货不太有了,但除了某些特殊款式之外,一二百元恐怕也不见得有很多的买家。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8. 上海手表的变迁
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工业同业公会组织13家钟厂和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以及艺星、和成、华成、中苏等4家工业社,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技工共58人参加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批试制的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150只零件均由参加试制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到9月26日,试装成首批18只长三针(17钻)细马手表。翌年5月,试制工作集中到江阴路(原齐心发条厂仓库)进行,试制队伍扩大到150多人,采用简陋设备试制出第二批手表100只。1957年4月,试制小组抽调原搞火车头设计工程师奚国桢、原制造医疗针头技术人员童勤奋等参照《苏联工艺学》教科书,结合试制实践,用了4个多月时间,画出了150多张零件图纸,订出1070道工序的生产加工工艺,成为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套手表生产的工艺文件。
1958年后,上海手表工业逐渐开始形成,但关键元件器件仍依赖进口,为填补我国钟表工业空白,支持手表元器件、材料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市政府又从文教、冶金、仪表、日用化学、日用五金、科研、财贸等15个系统选择一批企业转产,还抽调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发展宝石钻眼、防震器、游丝、发条等元器件加工,以及铜材、不锈钢材、易切削钢材、镍基合金材料、钟表仪器、模具、专用机床生产的专业工厂,使上海钟表工业很快形成协作配套较为完整的手表生产基地。
1968年,上海手表厂第一次突破年产手表100万只大关,1970年又提高到228万只,两年翻了一番。从此,我国的手表消费开始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上海钟表行业又进行大规模调整。上海秒表厂(原金声钟厂)更名为上海手表四厂(今为上海钻石手表厂),上海第五钟厂(原昌明钟厂)更名为上海第二手表厂。1970年,上海的小五金工业腾出人力用于发展手表工业。1973年,求精锁厂等18家厂组建上海手表三厂。在这段期间,为了追求速度,不少企业把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生产辅助用房统统改为生产场地,还搭起了万余平方米的简易厂房,甚至在走廊、扶梯房、车间人行道等处堆放原材料、半制品,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1968年,上海手表厂依靠3万平方米厂房生产100万只手表,以后产量连年上升,一直到年产突破500万只,仍然保持原来的厂房面积,所不同的只是搭建了大大小小的54只搁楼,这种竭泽而渔式的短期行为,使上海手表行业盛期不到10年就呈现出市场疲软态势,以致酿成80年代时的全行业性衰退。
进入80年代以后,上海钟表行业面临着计划和市场的双重选择。长期来,上海钟表行业基本采取“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原则,根据政府经济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上海钟表行业面对新的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体制改革。 撤销了沿袭30多年的行政性公司,成立上海钟表联合公司,1989年又改为上海钟表公司,由公司对国家一个头承包,一个头结算,统一承担经济责任,形成由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共同组成的多层次集团型企业。
9. 上海表多少年历史
上海手表春雷是1955年生产的。(上海手表厂是我国最早的手表制造工厂。1955建厂,建厂后生产了“上海“牌和“春雷“牌手表)。
10. 老上海手表的历史
上海牌手表从国人的骄傲、渴望拥有,到被人忽视,又到最近升华回到“民族工业品牌”,在这短短五十几年,上海牌手表可谓历尽沧桑,大起大落。
这是老上海表才会在后盖上刻这样的字,应该是七八十年代出产的老上海表。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以上了,我父亲就有这样一块儿,当时很多人工资二三十元的情况下卖一百多元,比现在的新款苹果手机还要贵。现在不值钱了,因为当年产量很大,存世量也大。